2016年度“互联网+文化”创新型服务平台  国声智库

 

赵硅网络摄影馆

风光类

渔舟唱晚

人物类

秦岭深处有人家

洋生态类

河湿地之晨

纪实类

柴门鸟雀噪

1/5
作者简介

1941年生于河北蔚县,长于河北阳原县,幼承庭训,随父临池,酷爱美术

1961年毕业于河北宣化一中

1964年毕业于“西军电”(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职

从事过美术、摄影、编辑、教学、编导等工作

曾为《中国电子报》特约记者、《公共关系》杂志特约记者

《艺术摄影》副主编、《天翰艺术报》主编、《高教公关天地》艺术总监

个人专著:《摄影浅谈》、《影海泛舟》、《影海拾贝》

主编:《陕西摄影史记》、《陕西电子》、《辉煌70年》、《陕北长城》、《陕北寻源》、等十余部著作

合作编辑:《大河上下》、《摄影史记》、《星跃九天》等二十余部大型画册

艺术成就: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活动突出贡献奖”、“全国摄影教育显著成绩奖”

现为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任陕西艺术摄影学会艺术顾问、陕西省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

人生格言:粗茶淡饭为香,为他人满水,满酒为乐,不自满

作品欣赏
  • 海螺沟冰川

  • 日出红似火

  • 沃尔玛河

  • 洗衣歌

  • 向阿尔卑斯山进发

  • 雨后彩虹

  • 定居后的藏民

  • 二战胜利70周年(俄罗斯胜利广场)

  • 老把式忍看“老伙计”

  • 美国黑人罢工

  • 山崖取水

  • 上面要来人

  • 老东西“装”斯文

  • 命悬一线

  • 惹事……

  • 诵经插曲

  •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

  • 乌江原生态对歌

  • 出工

  • 初生小伙亦畏“狼”

  • 癞蛤蟆想喝矿泉水

  • 剃头不抽烟

  • 哇!你看它们都住高层了

  • 学后,放牧

创作心得
赵硅网络摄影馆创作心得
赵硅网络摄影馆创作心得
赵硅网络摄影馆创作心得
赵硅网络摄影馆创作心得
赵硅网络摄影馆创作心得
1 2 3 4 5

1、在审美疲劳中把握“生”与“熟”

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相技术的普及,摄影门槛的降低,不少人都跨进了摄影圈内。在这全民摄影的新时代,不少新手一不小心便获了全国性的大奖,难怪有不少摄影“老江湖”抱怨:现如今摄影太简单了,瞎猫也能碰上个死耗子。这种说法虽然有偏见,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掌握任何艺术都要练基本功,唯独摄影有可能出现这种偶然性。现如今,相机都电脑化了,不少新上手者对事物的认识与审美高度也未必比老手低,所以拍得的照片也完全可以与老手比肩。因此,瞎猫碰上个死耗子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初学者临战上阵,旗开得胜之取“巧”,也并非全靠撞大运。其实,有的人摄外功在从事摄影以前就在爱美、识美中练就了。这里顺便提醒那些侥幸取胜的人,那种靠撞大运获奖的心理是不可取的,摄外功的练就是摄影人必修的课业。(详细)

2、美国探访之旅

一般百姓境外出游总是行色匆匆,在旅游团里……(详细)

3、台湾归来不了情

台湾归来已月余,突然接到台湾摄影家肖永盛的长途电话(详细)

4、摄影:如何“视”,怎样“觉”

艺术家的眼睛就是善于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出美来(详细)

5、数码技术为画意摄影装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油画制作的实在高明,高,高,实在是高!(详细)

摄影品论文集推荐
各界点评

执着摄影事业的赵硅教授

作者:王天育

赵硅先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我和他相识很早,只是近年来打得火热。他那谦恭博学的态度和对摄影执着追求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影海拾贝》,就是他从事摄影以来心路历程的结晶。 说到赵硅先生的摄影,他从来不张扬,而是默默地潜心探索摄影艺术的真谛。翻开《影海拾贝》可以看出他对陕西摄影事业的贡献:

他撰写了不少论文。像《摄影与人类文化的传播》、《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的思索》、《创作思维的过程把握》、《在摄影与绘画间摆渡》等文章。坚持自己观点,弘扬民族文化。在当下东西方文化交融交锋的情况下,这些学术观点对于推崇民族文化,弘扬东方美学进行了积极的阐述。

他出版了《摄影史记》。1989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纪念摄影术的诞生150周年,决定在北京举办大型展览,并出版大型图文集《摄影史记》,他被推荐为美术设计。在筹办期间,他在蒋齐生的指导下,翻阅了大量中外资料,为展览和后来的《摄影史记》出版做了大量的的工作,也为他以后研究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蒋齐生评论他是“能文能武,能写会画,能吃苦耐劳,不尚空谈的人。”

他为陕西的摄影史尽职尽责。为了真实记录陕西的摄影史到处奔波,搜集资料,翻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许多老摄影家,主动担负起撰写陕西摄影史的重担。稿子集成后,还不厌其烦的征求大家意见,多次登门访问摄影先辈俞少逸的后人,核对事实,力求准确。虽说这部摄影史还不够圆满,但到现在还是我省唯一的一部摄影史。

他写了不少影评文章。对李生程的《闪光的足迹》、泥腿子摄影家——谢万清、任树清的《镜中世界人间真情》、李泛的《欲得真果,须念真经》、《柏雨果的法门》等摄影创作思想和摄影技艺作了认真的评论。还介绍了我省在京的老摄影家蒋齐生、杜修贤、茹遂初、铁矛、林少忠等人的事迹。这些文章入情入理,推陈出新。

赵教授是一个多面手,他即会美术,又懂雕塑,既能摄影,又能潜心研究。尤其在摄影事业上默默耕耘,不断求索,不求问达,乐于奉献,令人佩服。

每个摄影人都应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空间,面对浮躁而淡定,透过浮华探本质,记录发展,无愧担当,追求真善美。这说起来简单,而实践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不仅要有深厚的学养,要有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还

要具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审美视角。这三者缺一不可。而赵硅教授恰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所以才获得了今天丰硕的成果。

摄影“明人”赵硅

作者:米家庆,西安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

著名摄影家和摄影理论家蒋齐生先生曾对我说:“你们陕西有几位摄影‘明人’,这给我奠定下了对陕西摄影界的第一印象。”他所说的“明人”不是“名人”,而是对摄影有明白见地的人,这其中就有赵硅。

赵硅当时就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他钻研摄影,求教于蒋齐生;学美学,就去请教王朝闻。学艺术的人讲究“师从”,在这些人物面前他只是一个学生,但却成就了他高起点、高视点和高境界。赵硅是位美术家,全军美展榜上有名,当他涉猎摄影上手就很快。第二年就得了一个省上的一等奖,之后,他更加倾注于摄影事业。他协助蒋齐生完成了《摄影史记》这一巨册,得益的首先是他自己能纵观摄影的发展史,从中领悟摄影这门技术的本质品性,因此他对摄影艺术的见解不随俗论,而独见精深。一本以26万字的《影海泛舟》为名的著作,道出了他治学的艰辛和归总了他对摄影艺术的体悟,在将摄影的触觉伸向不同艺术门类吮吸着大量营养的同时,并以广博的知识出发驶向摄影美学的江湖。他以散文、观感的笔调细察摄影界大小名人和作品,用自己的信服力感染其他人,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真诚、挚朴,引领人们一同与他虔诚地步入影艺圣殿,或悠然泛舟影海。

赵硅为人谦和、事业勤奋而热心公益事业。为收集陕西摄影史料,他东奔西走,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也未曾要过一分钱报酬。他实践了古人刘勰所说:“积学以蓄宝,酌理以富才。”近年来,他主编多部摄影、文集,如《陕西摄影史记》、《摄影探讨》、《黄河情怀》以及《辉煌七十年》、《陕西电子》、《陕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他敏思好学,不放弃历届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论年会发表论文。摄影理论著作颇丰,不仅撑起陕西摄影理论的一片天,在全国也时有成果,例如:在“中国国际艺术摄影高级论坛”上发表的《入美学江湖,出意境无限——从美学的规律看摄影艺术渗入美的效应》一文以及《用中国摄影美学陶铸意境》等论文,他从美学的高度概括了意境之美为摄影艺术的真髓的见解,着实说出摄影艺术的迷人美味。“信息时代”扑面而来,在摄影理论圈内,各种时潮,目不暇接。赵硅在中国国际艺术摄影高级论坛上,发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境创造观”,令与会国内外摄影同行刮目相看。

他说做学问既能与时俱进,又不盲目赶时髦。在他索求的道路上虽荆棘载途,但也意志弥坚,他耐得住寂寞,默默无语,与世无争,宽厚待人,恪守吾道。他品尝了摄影艺术的艰辛,也领悟到成功的甘甜,在这条道路上他会求索不息,探索不止……

水静荡心意

——从摄影史研究中走出来的摄影理论家赵硅

作者:胡颖,新华通讯社研究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我与赵硅相识,是在蒋老蒋齐生的老家陕西户县。那是在1988年的第三届全国新闻理论年会上,他负责布置会场,潇洒的横幅一挥而就。当时,蒋老脱口而出:还是咱们秦地有人才呀!葛新德在一旁纠正道:此人非秦人,而为燕人也。

1989年是摄影术诞生150周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拟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展览,请他做总体美术设计,我们先后在一起工作三月余,蒋老高度评价他是“能文能武,能写会画,吃苦耐劳,不尚空谈的人。”我俩之间,纯属文人之交,有事说事,无事不扰。彼此之间多通过理论文章相亲近,在我的记忆里,学会两年一届的理论文集中多有他的文章入选,其论文选题独特,颇具特色,如“新闻照片在电视荧屏播放的思考”、“把握科技新闻摄影的特征”、“论纪实摄影的历程、进程及其走向”等。他的论文受理工科严谨学风的熏陶,有着理性的深邃。他爱好文学,文中泛着文学的风采。他酷爱美术,这使他的审美眼光达到相当的专业高度。所有这一切都为他成为一个摄影评论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我深知,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是奠定其创造性成果的必然因素。他在筹划整个摄影术150年展览中,浏览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中外史料和照片,在蒋老主张的“不但有摄影历史的过去的支持,而且受到摄影历史的将来的鼓舞”的理论指导下,他参与了《摄影史记》大型画册的编辑,主编了《陕西摄影史记》。他谙熟中外摄影史,在很多论文中都显现出他丰厚的摄影史论功底,以及与史论结合形成的理论观点。入选“中国国际艺术摄影高级论坛文集中的以“入美学江湖,出意境无限”为题的论文,是他站在世界摄影史的高度,以中国传统美学内涵为渊源,在“史论”支持下挖掘、探索、创新的成果。所以,笔者以为他是从摄影史研究中走出来的摄影理论家。

他酷爱美学。多年来,他的美学品格受王朝闻先生影响,处于传统文化意识制约性与现代化意识的进取性之间,其艺术求索之路艰辛而富有挑战性,显示出一种不甘停滞,并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锐气和执着。《中西摄影文化在交流中的变异与融合》一文,即是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深层透视,在探视、求异、选优、融创中寻求新的世界语言。

赵硅退休之后,心境异常平静,悠悠漫视,收放自如,定睛查看,不赶时髦,将心绪蕴藏与流泻灌注于笔端。近些年来,他除了精耕“自留地”,也为他人耕耘“责任田”,主编了十余部画册和文选。这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积淀,以及善思索、不随波的人生态度和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原动心力。

初识赵硅,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个不善言辞、不事张扬的人,质朴其外,高华其内,话语中透着幽默,文章中蕴含着哲理。继《影海泛舟》之后又有一本《影海拾贝》摆在我的面前,其中,“理论篇”节选了全国会议入选的文章,彰显出他摄影理论的高度;“美学篇”道出了他审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实践;“评论篇”点画出他画龙点睛、妙笔生华的乐章;“游记篇”以开心写意的笔调勾画出山河秀色和民情万象;更给人以纯美的艺术享受。多年来,赵硅在摄影美的探析上一直求索不止,通过自己对摄影艺术的实践与探析,写出了具有理论高度的文章,我想对于求知若渴的摄影同行阅后必有教益。

赵硅是一个真诚追求艺术的人,文中所叙所记、所抒所思,均为从心中流淌出的有感而发。他的文字叙事浸润着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和影像有着天成佳偶般的不可分离性。他的照片中隐藏着一个看不见的心灵,这正是物我两忘的结果。无言的照片阐释着他的一颗动心。

佛语曰:树欲静而风在动,人欲静而心在动。心静如水的他,笔在动,镜头在咔嚓作响,续写着他的人生长河……

社会艺术活动精彩瞬间
网友互动
制作团队
  • 制作:中国文化交流网
  • 赵硅网络摄影馆
  • 版权声明:中国文化交流网原创策划,转载或报道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