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互联网+文化”创新型服务平台  国声智库
中华之窗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文章 >

厦门历史溯源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8-15 10:53

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5]  ,属泉州。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顺治十二年(1655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属于福建省,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大田县,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

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

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

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

1958年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

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

1979年10月,复原名(开元、思明区)。

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

1973年6月,同安县再归厦门市。

1978年09月,设杏林区。

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

1997年05月01日起,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区、思明区、开元区、杏林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7个区。

2003年5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新思明区;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镇、新圩镇、马巷镇、内厝镇、大嶝镇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至今厦门市辖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6个市辖区。

2014年12月12日起,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