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互联网+文化”创新型服务平台  国声智库
中华之窗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文章 >

王义桅: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

来源:    作者:王义桅    时间:2016-07-12 1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一论述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充实了内涵,指明了方向。回顾世界大国崛起历程,都曾遇到三大难题: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表达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多重身份——东方文明大国、新兴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成为自己,就是要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变成意识自觉与行动自觉;表达自己,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价值,这正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主题。这里又细分为五个基本问题:为何表达?谁来表达?向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为何表达?这是公共外交的时代使命问题。

国家认同与价值建设关系该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如果你不能表达自己,就将被别人所表达”。公共外交是以做外国民众的工作来表达自身认同的手段,关乎一国的制度安全。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硬实力与软实力均无人可望其向背,于是乎飘飘然,“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新帝国论”滥觞于世。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国力如果不能为外界所接受,反而会造成国家安全威胁。这也从侧面提醒我们,日益增长的中国实力如果不能为国内外民众所理解和支持,也会给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危害。

当今世界,公共外交关乎国家形象、国家品牌、国家声誉与国家诚信,直接影响产品出口、吸引外国旅游与投资,成为软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以前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中国更好、更快地崛起,现在是考虑崛起的实力如何为世界所接受、欣赏、包容的时候了。这就是公共外交的时代使命。中国近年提出,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共同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与发达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就是要让崛起的中国实力更好地融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从而让外界接纳中国崛起。这不只是减少崛起阻力,更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塑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单向接轨转变为双向建构。中国不断在适应世界的变化,世界也在不断适应中国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逻辑从“改变自己,影响世界”到“改变世界,影响中国”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我们因此提出中美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的古老文明,正在实现伟大复兴,开创着人类文明史和全球化史的奇迹。一些西方学者期待中华文明能启迪西方社会走出危机,发展中国家期待学习借鉴中国发展模式,新兴国家期待借助中国力量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世界的中国期待,增进了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以人类共同体理念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时代挑战。

谁来表达?这是公共外交的主体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归根结底,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可以说,中国梦为公共外交点睛,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的使者。因此,公共外交的主体不只是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包括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和个体,还包括六千万海外华人华侨,让他们都成为传播中国形象、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中国梦实现了从中国崛起的他者表述向自我定位的转变,增强了中国公共外交的自信与自觉,其世界意义就是从回答崛起过程中“我不是什么”、“我不做什么”,向崛起之后“我是什么”、“我要什么”转化,关键是实现“中国,让世界更美好”的承诺。中国在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在推动其他国家的人民实现自己的梦,这些“梦”共同汇聚成“世界梦”,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也应是世界梦。